EPD環境產品聲明(EnvironmentalProductDeclaration)是一種基于生命周期評價(Life-CycleAssessment,LCA)的、規范化、標準化的Ⅲ型環境聲明。
一、定義與背景
EDP環境聲明認證是以量化的產品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學為基礎,通過有效的EPD管理機制,增加企業環境信息的管控,提高產品環境影響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及增加數據和計算模型的可靠性。這份聲明是一份經過第三方驗證的科學、可比、國際認可的報告,旨在揭示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數據。
隨著時間的推移,EPD的標準與制定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如今,EPD已經從當初主要應用的建材領域,發展到了幾乎覆蓋全行業的12類產業:
化工,建筑,電力能源,食品和飲料,家具,基礎設施和建筑物,機械和設備,金屬塑料等包裝材料,服務類產品,紙制品,紡織服飾類,車輛運輸類。
二、目的與意義
幫助政府、企業管理層、行業專家、采購官員、建筑師、設計師、建筑商以及最終用戶更好地了解產品的綜合環境影響和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基于客觀詳實的數據,通過科學決策和有針對性的溝通來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改善企業自身的環境決策,量化企業環境績效,突顯企業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推動綠色消費。
三、編制依據與標準
EPD的發布遵循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14025或21930標準(根據不同產品)和歐洲發布的“EN”規范(15804)。環境產品聲明文件一般包含以下經審核認證的信息:企業信息、產品信息、內容聲明、環境影響、資源使用情況、認證信息、有效期限、其他與產品相關的環境信息等。
EPD的概念于1997年在北歐首次提出,最初主要的應用領域集中在了建筑和建材行業,這是因為建筑領域對環境的影響較大,且建筑材料和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極為復雜。因此被廣泛的應用于建筑材料,產品和項目的評估與認證中。
四、編制過程
目標和范圍界定:確定所要評估的產品范圍和目標,包括產品的功能、使用壽命、生命周期階段、系統邊界等。
數據收集和分析:收集所需的數據,包括原材料來源、生產過程、運輸方式、使用情況、廢棄處理等各個環節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評估產品在各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包括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使用等指標。
五、特點與優勢
國際性:國際EPD體系以國際ISO標準為基礎,保證了其國際應用、廣泛的可接受性和連續性。
適用性:對所有類型的產品、目標用戶和市場開放,無最低標準和環境績效的限制。
對比性:針對不同類型產品的特定規則(產品類別規則),確保環境產品聲明對同一類產品按照相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綜上所述,EPD環境產品聲明是一種科學、系統、全面的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旨在提高產品環境影響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推動綠色生產和消費。